生命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题汇报
尊敬的各位领导,各位老师,大家上午好:
自我校启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来,我系紧紧围绕学校《评估总体方案》的部署,认真学习评估文件,深刻理解评估指标的内涵,按照《任务分解书》全面进行对照检查;在此基础上,我们又根据学校下达的两批《任务建设书》的内容,进行整改与建设,对各项评估支撑材料进行汇总整理,查漏补缺,使我系评估工作有序进行。
下面仅就我系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,向大家做一汇报,不当之处,敬请批评指正。
汇报分为3部分:一、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基本情况;二、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综述;三、经验与不足。
一、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基本情况
我系2013届毕业生共78人(生物技术专业),参加指导的教师11位,其中教授1人(9.09 %)、副教授
包括
博士6人(54.54%)、讲师4人(36.36%),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为7.1名;整个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从
2012年
10月
8日
开始启动至
2013年
5月
20日
完成,历经27周。在11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78名学生圆满地完成了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,成绩优秀6人(7.7%)、良好50人(64.1%)、中等17人(21.8%)、及格5人(6.4%)。
二、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综述
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,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。毕业论文(设计)的质量也是教学水平、师德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。因此,我系对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高度重视,严格把关。
整个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我们分为7各阶段:1. 前期准备;2. 指导教师的遴选和选题;3.开题;4.毕业论文(设计)指导和中期检查;5.答辩;6.成绩评定与质量分析;7.复查。
1.毕业论文(设计)前期准备工作
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我系于2012年9月开学之初就开始安排和布置,成立“生命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领导小组”,负责对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的全程监督和指导;制定了毕业设计(论文)质量标准,对毕业论文(设计)整个环节提出质量要求;制定了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安排表,让每位指导教师和学生明确完成毕业论文(设计)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要求。
2.指导教师遴选和选题工作
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,我系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,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,要求博士必须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。
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(设计)的前提,正确而合适的选题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毕业设计(论文)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是:符合专业培养目标,面向社会,面向管理、服务、生产一线,力求理论联系实际,难度适中,在规定时间内能顺利完成。能使学生受到岗位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,能较全面的运用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,提高分析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。要求有50%以上毕业论文在实验、实习、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。要求一人一题。
从选题方式上,我系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,一方面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领域或课题、专业需要以及学术动态等,确定可供学生选择的论题或题目。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、特长以及专业素质,进行个性化的选择。学生选定题目后,一般不得变更。如有正当理由要求变更题目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报教研室、系审批。
最终,本届毕业论文(设计)指导教师选题篇数68篇(87.2%);学生自拟选题篇数 10篇(12.8%)。
3.开题工作
选题工作完成后,我系根据学科研究方向设立了3个开题报告论证小组(也是答辩小组),每组5人,对学生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、选题研究现状、研究或设计思路、研究计划、主要参考文献等逐一进行审查、论证,合格后方可填写《新乡学院毕业论文(设计)开题报告表》,进行开题。
4.毕业论文(设计)指导和中期检查工作
为保证毕业论文(设计)质量,系里规定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,绝不能放任自流。
系里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,对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遇到的问题,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案。
为规范学生的毕业论文(设计)写作环节,各位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和执行学校相关文件:《新乡学院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条例》、《新乡学院毕业论文(设计)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》和《新乡学院毕业论文(设计)指导记录表》,针对毕业论文(设计)的组成、内容以及打印格式和质量提出具体要求。
2013年4月,我系对照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(设计)质量标准,对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中期检查,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。
5.毕业论文(设计)的答辩工作
为保证毕业论文(设计)的答辩工作顺利进行,系里成立了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答辩委员会,制定了“2013届毕业论文(设计)答辩工作安排”,就答辩的时间地点、答辩程序、具体要求作了详细的布置,并在系宣传栏进行公布。答辩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陈述的PPT讲稿。在答辩期间系领导到各答辩小组巡视。
6.毕业论文(设计)的成绩评定与质量分析
我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(设计)质量标准进行成绩评定。毕业论文(设计)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的评分按比例综合评定,论文(设计)总评成绩中指导教师评分占40%,答辩小组综合评分占60%。综合成绩同时记百分制成绩和等级制成绩。最后成绩由教研室主任统计核对后,上报系答辩委员会审定。
答辩工作完成后,我系对整个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质量分析。
这是我们的质量分析报告,就毕业论文(设计)撰写的整体水平、主要问题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。
7.毕业论文(设计)的复查工作
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,我系于上学期放假前又对整个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进行了复查,包括指导老师自查、答辩小组互查、系评建督导组核查。发现问题,及时解决,确保毕业论文(设计)质量。
三、经验与不足
经验:
1.抢前抓早、准备充分
通过本次毕业论文(设计)的创作过程,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抢前抓早、准备
充分是保证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措施。
我系从2012年9月,就选题等环节已经着手工作,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和动员,许多同学在选题时就已经准备充分(有些跟老师做课题的同学3年级就已开始准备)。
同时,系里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规划和工作制度,要求师生严格遵照执行,
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期完成。
2.明确目标,提升能力
毕业论文(设计)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,也是学生步入社
会前的一次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训练。我系在对学生做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动员时,就明确提出学生通过毕业论文(设计)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能力:分析设计能力、文献查阅能力、理论计算能力、实验研究能力、外文阅读、翻译能力、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口头、文字表达能力7种能力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意锻炼这几种能力,使学生获益匪浅。有几个考研的学生正是因为能力较强,在复试过程中得到导师的认可和赞赏,而顺利通过复试。
不足之处:
1.本届毕业生在实践中完成的毕业论文数占毕业生论文总数的比例为
55.1%,基本达到评估要求,但这大多数是在实验、实习中完成的,与企业(行业)生产一线结合的较少,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。
2.个别学生对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的重视不足,不能协调实习、就业与
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之间的关系,在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中投入的时间、精力明显不足,势必影响毕业论文(设计)的质量。所以,进一步探索学生就业与毕业论文(设计)冲突的解决途径,也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。